大时代丁蟹真的得癌症了吗(法网柔情剧情)不看后悔,
第一次看《大时代》,还是在中学港剧以及琼瑶剧盛行的年代,没有时间追剧,但却在某天晚上无意中看到电视上播放《大时代》,看到了熟悉的演员刘松仁,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看过刘松仁和汪明荃主演的电视剧《京华春梦》,看过他和米雪主演的电视剧《法网柔情》。
现在想来,我也是刘松仁的铁粉啊!
然而,就《大时代》剧情而言,我那小小年纪,对剧中丁蟹这个人物始终存有一些疑问为什么这个丁蟹就是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呢?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每次看到有他在的剧集总想跳过去不看,但又无法快进,那时候的电视还没有这个功能。
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剧在我心目中无法超越的地位直到我再次细品这部电视剧,发现对丁蟹这个人物还是觉得反感、虐心,对丁蟹的疑问就像尘封已久的一个大问号镌刻在我的头脑中,抹去上面厚厚的尘土,终于露出点点金属般的光芒。
丁蟹是天生犯罪人吗?似乎不是,因为他并非毫无人性,他满口仁义道德,虽然不走正道,却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他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是什么造就了他异于常人的性格表现? 当我再次用法律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再次从有着一定生活经历的成人视角重温这部我心目中的神剧时,才发现过去那匆匆几眼剧情,显得那么肤浅而寡淡,小孩子是根本领悟不到其中真谛的。
丁蟹只是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诸多底层小人物的缩影,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简直就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教科书追剧的同时,我也在一步步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发现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无论是道德滑坡、腐败问题,还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案件,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
有时我们确实能看到很多社会问题的存在,但同样的社会刺激落在不同的人身上,不一定会产生同样的反应社会其实是一个责任说不太清的世界社会即使有责任,也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李玫瑾《心理抚养》 无论我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有着怎样的社会环境,却总是有好人,也有坏人。
我们不能说是社会的问题,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会影响一部分人,但不会影响所有人
《大时代》的剧情发生在一个全民炒股、社会贪腐严重、黑社会横行的年代故事中有老奸巨猾、坑股民钱的股票界大亨陈万贤,也有有着高尚职业操守、有良知、有抱负的股票界清流方进新;有与黑社会勾结,收小商贩保护费的华人探长龙城邦,也有大毒枭周济生夫妇。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坏事做尽却还能逍遥法外,似乎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在这部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跟上面这些大佬相比,这个丁蟹,恰恰是这个时代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既没钱,也没文化,结婚早,离婚也早,一个人带着四个儿子,跟着黑社会里的小头目混日子幸运的是,四个儿子对这个父亲却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孝顺,所以,才有了他后来的“好日子”。
“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这是电视剧《流星花园》中道明寺的经典语录年少不知其中味,现在想来,用在丁蟹身上无比贴切为什么丁蟹擂台打死人,还敢登门道歉?为什么他在台湾把人打残了,14年后出狱还敢登门道歉?为什么他打傻了方进新还敢上门找他,嘴上道了歉,方进新不原谅他,还击他,他忍无可忍打死了方进新,却还觉得自己没错?。
因为,他固守着一个肤浅的道理,那就是——我打了你,我是错了,但是我已经向你道歉了,你就得原谅我你不原谅我,是你的错,因为我已经向你道歉了,我就没错了但是,他始终不明白的是,打人、打伤人、打死人、把人打残、把人打傻,这是可以不被原谅的,因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是犯罪。
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打伤(轻伤),被人谅解的案例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被谅解,打人就没有错了,大多数情况下依然要受到刑事处罚,更不用说把人打成重伤、死亡了
再说丁蟹的婚姻情感为什么丁蟹会成为一个为他生了四个儿子的前妻口中噩梦一般的存在,为什么这个女人宁愿逃到澳门当舞女,也不愿再跟他过下去?为什么罗慧玲这个他口中的女朋友,在与他交往过程中,会从对他的好感逐渐演变成厌烦甚至害怕呢?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丁蟹脾气暴躁,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脾气有好坏之分可以说,脾气是在气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养育和教养形成的” “人成年后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他早年的经历中找到影子”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不可能在35岁的某一天突然由一个绝对正常的人转变成完全邪恶的人,暴力人格形成的关键在于童年。
大量案例表明,那种残忍、冷漠、狠毒的犯罪人,童年时大多有过无助、缺乏关爱、生活坎坷的经历” ——李玫瑾《心理抚养》 这要从丁蟹的母亲何贱说起虽然电视剧是从丁蟹青年时代开始的,但是我们也能从剧中少量剧情知道他的母亲何贱在他还处在哺乳期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去方家给方进新当了乳娘。
从剧中方进新的二女儿方婷对何贱的态度来看,她对这个贱婆婆感情很深,可想而知,在丁蟹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是缺少母爱的除此之外,剧中一直没有提及丁蟹的父亲,也许他的父亲早亡或者父母离异,母亲一个人把他养大,这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最需要母亲关爱的小小年纪,却不能有母亲相伴左右,他饿了、渴了、醒了……很有可能是在痛苦中等待,在等待中产生了急躁、易怒、痛苦的情绪,从而成为他成长中难以抹去的记忆也许在成年后的生活中,每每发生这类事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冲动易怒、烦躁不安甚至不惜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因丁蟹打死方进新被香港警方通缉后逃到台湾,后又因他从台湾返回香港,引发的一系列黑社会恐吓威胁杀人事件,其残忍程度应该是黑社会的惯用手段,然而,单就丁蟹个人而言,我认为他还算不上是暴力人格,他的暴力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他要求别人做什么,却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比如:他看到罗慧玲和方进新在一起,他固执地认为慧玲还是爱他的,让慧玲继续跟他在一起,而慧玲不同意的时候,他着急、愤怒,根本听不进去慧玲说的话这是不是类似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在急切需要母亲喂养时,哪怕哭的撕心裂肺却仍等不到母亲关照时的那种无辜与无奈呢?每当这类剧情上演时,我就会想,为什么他就是听不懂别人的话呢?为什么呢?是他故意装作听不懂还是确实听不懂?经过小心求证,我觉得这样解释是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呢?是因为他对这种情况失去了掌控感,他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控制欲,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对于人来说指对她/他绝对的占有,思想上、行为上都不允许有违背的意思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其他人。
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也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控制一些人或事物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丁蟹的控制欲强很有可能是他的母亲对他早起抚养不够造成的,小婴儿安全感的获得主要来自母亲,母亲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都不在身边,又何来什么安全感呢?他后来的成长经历,大概也遵循着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生长模式发展着。
从他母亲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他生长在一个多么不起眼的小人物家庭读书对他来说必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也许很小就因家境贫寒,受尽他人歧视,为了生存,从小就学会了打架斗殴因为没有安全感,他感到内心恐惧,所以他希望通过控制身边的某些人和事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以此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
丁蟹成年后靠打擂台谋生,很有可能跟人学过武术,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把人打死的原因,因为他是个练家子啊!方进新那柔弱的身躯怎能与他抗衡?在擂台打死人的事毕竟是少数,肯定不能说他是故意杀人也就是在他第一次在擂台上打死人后,认识了罗慧玲,最开始,因为丁蟹打死的是她表哥,丁蟹上门道歉,罗慧玲被他的真诚感动。
后来,经过多次接触,罗慧玲发现丁蟹这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很让人害怕,她也说跟他在一起像做噩梦一样丁蟹始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没有人能够改变他的想法,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脾气还又急又暴躁,稍有不如他意的,就会采取暴力方式解决,跟他在一起很恐怖。
后来,他又加入了黑社会,为了生存,他自有一套生存法则哪怕听到年幼的大儿子加入黑社会,他也没有反对,居然还鼓励他说,黑社会也有好人当然了,有哪个父亲愿意自己的儿子加入黑社会呢?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作为一个曾加入黑社会谋生的父亲而言,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所以,我在丁蟹说出这番话时,感受到了那么一丝丝不情愿和无奈。
这些情节主要发生在本剧的前一部分,至于后来发生的股市风云、黑社会复仇等事件,有些神乎其神,对于剧中这个让人深恶痛绝的丁蟹,我忽然有了一些伤感,不幸的童年造就了他不幸的人生结局,生命初期的抚养和教养缺失,他怎么能改变的了呢?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